| |||||
|
|||||
有人不喜欢黑夜,因为黑夜掩盖了人的美与丑,然而地球却管不了这些,依然迈着紧而不慢的脚步,从容而机械地将白天换成黑夜,将黑夜又换成白昼,而有的人恰恰相反,不喜欢白天,更喜欢夜晚。因为夜晚,人都像归巢的鸟儿,拥挤的人群化整为零,红尘滚滚的人间,化作一位美丽的村姑,温柔而文静。待到夜深人静之时,万物均已入睡,更有一种“人皆入梦,唯我独醒”的自得其乐。文人即属后者。 在我看来,文人大多与熬夜有缘。也许是中国人太多的缘故,也许是文学本身具有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,尽管通过文学殿堂的路又窄又长又坎坷不平,而这条路仍然是“人满为患”。为圆自己的文学梦,白天的差事总得干好,写东西的时间只有求助于晚上了。即使专业作家,大多也不喜欢白天去写,总是将写作安排在夜间,难怪人们戏称搞写作的人叫“夜猫子”。 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路遥,他的那种使国人为之感动的长篇小说《人生》(后改编为电影),以及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巨著《平凡世界》,全是他在灯下呕心沥血的结果。后来,路遥又马不停蹄,熬夜赶写出一部题为《早晨从中午开始》的中篇纪实文学,向世界披露了他创作《平凡世界》的苦辣酸甜,熬夜的滋味尽在其中,读来催人泪下。另有一位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邹志安,其引起当代文坛注目的数百万字的爱情系列长篇小说,也是伏案熬夜用心铸就的艺术结晶。有本杂志介绍,邹志安在弥留之际,于昏迷之中还用微弱的声音反复诉说:“夜真好,那样静谧,那样安逸,我真舍不得离不开它。因为,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在夜间去做……”望着即将告别人世的这位高产作家,周围的人已泣不成声了。仅此两例,已足见作家与熬夜的生死恋情了。 从这两位作家英年早逝的事例中,不难看出黑夜对作家的身体健康的确一大“杀手”,但没有熬夜中付出的超常规的心力与体力,就不会有脍炙人口的佳作,我想是黑夜给了他们灵感,是黑夜给了他们自由驰骋的空间,是黑夜给了他们一种责任。 坦率地说,对于我这样的痴情写作迷来说,熬夜更是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在我是一名汽机安装工时白天根本不属于我,从早上到晚上一直在现场紧张忙碌,累得腰酸腿疼,写作只有晚间去熬夜拥抱。干了综合办秘书、宣传干事后,白天更忙,写不完的公文、总结,但心里依然放不下苦苦依恋的文学。每当夜深人静之时,独坐于桌前,不是看书,便是写作,一如农夫耕田,将汗水埋进土里,长出来的便是喜悦。倘若有人问我熬夜的滋味,我会一口说出:苦辣酸甜人生百味,总之,我已把写作当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,我喜欢熬夜,因为它延长了我的有限生命。 | |||||
【打印】【关闭】 | |||||
浏览次数: | |||||
|